你好台湾网6月5日消息 (记者 许炼 李金鑫) 近日,粤港澳台黄埔军校同学组织负责人座谈会在广州举行,香港黄埔军校同学会副理事长李龙生先生作为香港黄埔组织代表参加了座谈。李先生的父亲李以劻是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二期的同学,抗战时期曾参加过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战役。在座谈会期间,李龙生先生接受了中央台特约记者许炼的采访畅谈了他与父亲致力于促进海内外黄埔组织交流,传承黄埔团结精神的故事。
父亲与黄埔:终生难忘的台儿庄
李龙生的父亲李以劻15岁时第一次来到广州,原计划一心想要考黄埔的他却因为黄埔军校嫌他年纪太小,没有被收下。之后李以劻进入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蔡廷锴的部队当学生兵。一年多以后,终于考入进黄埔七期并在1934年十九路军福建事变失败以后,以少校的身份进了黄埔高教班二期,当时他那期的的同班同学还有杜聿明将军。
李龙生回忆说:“我父亲他对黄埔的感情,是非常深刻的。特别是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跟我讲很多的,就是在打台儿庄的时候,他是最为挂念和悲愤的。在台儿庄的时候,当时他当团长,他下面的副团长、副营长、连长、排长,都是黄埔出身的同学。当时台儿庄那场仗,轮换了几批,连长牺牲了,排长补上来。当时打一两场仗,刚刚上来,可能就牺牲了,后来又要找别人补上来,如此的好几趟。所以台儿庄那场仗,他是最为悲伤的。很多黄埔的好朋友,好同学都是在那场仗里面牺牲。”
在台儿庄战役之时李以劻是一个旅的参谋长,战争开始后之后被调去当代团长,随后在团长重伤时接任团长。李龙生说:“台儿庄那场仗,他们团守着那个阵地,当时是有死令,是让他一定要死守的。所以我父亲当时打那场仗,是打得非常辛苦。那个城寨当时有好几千人的,后来全清走了。结果日本打过来的时候,他们上面有几架飞机在炸,下面有坦克。当时中国军队,武装是非常弱的,没有任何重武器,所以打得很惨,是这样。当时死伤非常大,非常重。特别是黄埔同学牺牲很大。”
台儿庄战役深深的影响了李以劻的一生,直到去世之前回想起来仍然十分激动。李龙生介绍说:“2003年,中央电视台曾经访问过他,有关台儿庄战役的事情,访问了他3个小时,当时之后就没有消息了。但在我父亲2004年在北京医院住院时,就是11月5号那一天,我非常偶然的发现电视台正在播,所以我叫醒我父亲。我父亲看完以后,刚开始很高兴,之后他是全身颤抖,人很激动,然后嚎然大哭,哭起来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记得他说,我这么多黄埔的好同学,都牺牲了,他们才20岁出头,我反而活了90多岁。那一天他哭得很厉害,可能因为太激动,后来医生进来,就说不能那么激动。当时第三天他就走了。”
参观黄埔军校:让黄埔的精神延续
借着此次参加座谈会的机会李龙生第一次参观了黄埔军校,来到了他父亲曾经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心中感触颇多,“这次来了以后,感触良多。第一个我感觉到,这个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非常光辉的一页,它培养了很多中国近代军事人才,为国家、为民族,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最危机的时候,他们做了很大贡献。所以我来非常高兴,也非常兴奋。第二个这也是培育我父亲的一个地方。我父亲从一个学生兵,后来慢慢做到一个中将,他整个人生经历跟黄埔军校绝对是分不开的。再一个就是我看了黄埔军校以后就感觉到当时生活的那种艰苦、简朴,仿佛感觉到当年那些学生进黄埔,他们这种热血沸腾的感受。大家为国家、为民族做牺牲的,为保护国家民族做贡献的这种心态。所以我是非常激动的,这很受教育的。我想黄埔军校是非常好的爱国教育的,应该是更加普及,提供更多的方便,让更多的人来参观。”
对于此次粤港澳台黄埔军校负责人的交流活动,李龙生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广东它无论地理位置,历史的背景,它在维系黄埔精神和同学,和相关的人员,这里面它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本身的性质,它是北伐和革命的一个发源地。所以这次会我觉得是,可以令到两岸四地的黄埔同学会,或者他们的有关代表,能够大家聚聚会,大家交流一下,大家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等等。我觉得黄埔精神,这种为国家,为民族这种赴汤蹈火,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精神是在历史上都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怎么样,让黄埔的精神,让黄埔这面大旗,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大家都有探讨过,其实大家都是有个心愿,都想做点事情。”
维护统一:父亲做了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李龙生的父亲在香港生活了20多年,一直一来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黄埔同学的团结,做了很多的工作。他利用他自己的关系,向很多台湾的、海外的黄埔同学澄清了很多的误会,很多不理解。
李龙生回忆说:“香港是由于历史原因,在香港的很多黄埔同学是有不同的政治观点。特别是在早期,很多人对于内地,是有很多敌对的情绪的。我父亲在这里面,作为过来人,很主动地跟他们把很多事情,以他的身份,来做一个澄清说明,这样令很多误会得以减少。后来有很多本来带比较敌对情绪的那些黄埔同学,他们后来也慢慢转变,转变了很多。他们甚至后来很多都回来,让我父亲陪他们回内地来参观、参加很多活动。我父亲只是认为他做了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这个是他的工作,他的责任,他也是作为黄埔同学的,他的一份理所当然的一个工作来的。”
继承黄埔精神:接过父亲的工作把黄埔精神发扬光大
李龙生在十多年前,就经常陪同父亲,去参加香港的黄埔同学会,遇到了很多来自台湾或者欧美来的黄埔人,包括内地的黄埔同学来拜访他的父亲,他也陪我父亲跟他们见个面。在李以劻先生04去世后,包括香港的黄埔同学会等等工作,就落到了李龙生的身上来。
李龙生对于黄埔精神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黄埔的这种精神,其实是一种以国家民族为优先考虑的,是这么一种思想来的。所以他们知道打仗的危险,随时可能牺牲,但他们还愿意进去。他们就是因为本身有这种理想。当年黄埔成立的时候,国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环境,内忧外患。所以那些有志的青年人,他们都希望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事情。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军,希望通过黄埔的这种严格的军事训练,然后出来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事情。这种忧国忧民,这种将国家的事情,将民族的事情,当做自己事情来思考来承担,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需要有一些精神的支持的。而黄埔精神是全国人民都公认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李龙生先生还通过黄埔军校的历史,阐述了黄埔精神在当下的重要意义,“你看黄埔这里面,他有国民党、有共产党,大家都同心合力,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在一起。所以我想我们很多事情,为什么不能够解决呢?因为当我们考虑一件事情,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话,其实很多事情都不是问题的,很多大事也不是大事情。例如现在我们考虑的话,我们国家要团结,我们国家要统一,那剩下好多事情,不是什么大问题的相对来说。我想我们黄埔这种精神,我们也是要继承,要发扬光大的。黄埔精神,我相信是一种凝聚力。我有很多台湾的朋友,他们跟我讲,大家作为黄埔的一员,是非常自豪的。黄埔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给大家达成共识,大家共融的一个焦点来的。另外大家体现了一种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的这种精神环节。这种为国家,为民族敢于牺牲,敢于承担。从这角度来看,好多问题都可以容忍,也可以接受。如果在这情况下,还有什么可以对立的,还有什么反对的对不对?所以我想,自然而然,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这是水到渠成的。”